采访中国根艺美术大师张朴先生(下)

15,780

采访时间:2011年9月
采访地点:中国·吉林
采访记者:苏金玲
采访摄像:李正均

采访嘉宾:张朴,中国根艺美术大师,吉林市松花湖浪木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采访实录:
苏:您创作至今一个比较大的体会是什么?
张:比较大的体会就是终于看到了曙光。虽然我们走过了坎坷的路、艰难的路、风险的路,毕竟现在得到了国家的承认,得到了省市政府的承认。像我的一件鹰的作品,作为省政府的礼品送给了原德国总理施洛德先生。这就很欣慰,证明我们没有白付出,我们终于走向光明,走向成功了。
苏:那您在创作上的体会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张:艺无止境。创作我主张多出精品,不是说作品要多么多,还是要精。尤其是我们浪木这种素材,不是那么多的,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多出精品。
苏:就是说要珍惜每一块材料做出精品来。您目前可能也创作了有上千件作品了吧?
张:从开始创作,包括很小的作品,加起来有千八百件了,但是真正能叫的响的珍品也不是很多。当然我还是正在研究,正在努力,要把作品精益求精。
苏:那现在每天的生活中都是在搞创作了?
张:对。有时我晚上睡觉做梦,不是石头,就是浪木。脑子里除了这些,没有别的东西了。
苏:为什么是石头呢,您还做一些石头的创作?
张:我们松花江还有奇石,我也做一些,因为石头和根是分不开的。
苏:目前在构思的是什么作品?
张:我比较喜欢做鹰,还有一件鹰的作品。最近构思的有一件比较意向的作品,是一件天成的作品。我现在给它命名为“风”。
苏:现在有徒弟吗,带了几个徒弟了?
张:搞根艺浪木这块儿现在有十来个学生,有几个在全国也拿了不少金奖的。
苏:目前还有没有学生跟着您?
张:我有时做大东西的时候他们过来,平时他们都忙,都自己做自己的。
苏:那现在您给我们讲一下一些作品的情况。
张:好。

苏:大师,我们这个作品叫神鹿,这是您哪年创作的?
张:这件是2000年创作的。这是我们标准的松花湖浪木艺术作品之一,而且获全国金奖。这件作品好在哪儿呢?从这个鹿角,它的自然形态,包括这个底座,它是一体的。这个作品分几个层次。最好的作品就是一体的,就这么一块儿,它能完全表现出这个作品的内涵。有的作品底座是单独的,上面比方说这个鹿是放上去的,这也算不错的。第三类作品就接近于拼接了。比方说这个鹿角没有,我粘上去一块,那个就属于另一种类型的了。像这件作品也算是浪木当中的精品了。
苏:这个作品当中您手工进行雕凿的是哪部分?
张:稍稍雕凿的地方是这个头,其它都是天成的。这个腿稍动了点,这些腿都是天成的。天成的地方纹理都能看出来。
苏:我们这个颜色是后来又上色的吗?
张:松花湖浪木的颜色本身就比较深沉,再加上这块材料是红松木,它含松节油,木材本身就发红。另外有些个别的时候,可以用我们的特殊工艺处理手法,有一个稍微炭化的过程。最后上蜡,这个表面就是蜡,不是油漆。就出现了这个颜色。
苏:这个作品从您构思到完成用了多长时间?
张:这件作品从构思开始用了一个多月。我爱人有时帮我弄弄。
苏:这件是我们典型的浪木作品,它跟根雕的区别在哪里?
张:谈到根雕,根雕和根艺还有区别。我来简单介绍一下。

张:这件作品的底座也是浪木。上半部分是一个整体,这个就叫根艺。还不能叫做根雕,根雕是用根人为雕的比较多。根艺和浪木的区别,浪木是经过大自然几十年的湖水冲刷,风吹雨淋,泥砂打磨才形成这种纹理。自然根呢,是直接祼露在岩石上或者别的地方。这个就是有个药农上山采药发现的。酷似梅花的形象,所以叫报春。
苏:这个在取回来后,不会变形吗?
张:根艺和浪木不一样。它回来之后得通过防腐处理,一般是水煮,煮10个小时左右,把里面的蛀虫、菌都杀死,杀死之后再拿出来清理,清理干净再自然干燥或烘干。然后再构思,加工。
苏:浪木不需要这样一个过程?
张:浪木不需要。因为浪木已经在湖水里浸了几十年了,不翘曲、不干裂、无虫蛀,这就是浪木的特点。

苏:张大师,这件作品是叫天韵,是哪年创作的?
张:这个比较早,大概是88、89年创作的。这件作品在大连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根艺美术大展获得金奖。
苏:这个构思您给我们说说吧。
张:这件作品跟刚才看的红松的鹿有点儿区别。这个是曲柳,水曲柳,也是浪木中典型的一件作品。那个是红松,体现的是水冲的线条的那种美。这件作品体现的是一种空灵美。这里面有些地方都烂掉了,剩得只是外表一层坚硬的外壳。因为材质不一样,所以形成的形状也不一样。
苏:这个看上去就是一个很天然的状态。
张:对。为什么叫天韵呢?因为它本身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天然的韵律。这个我没有特意去破坏它,或是牵强的做点儿什么,就是把有些多余的地方裁剪了一下。整体看上去像一个飘带。
苏:这个底座呢?
张:这个底座也是浪木。这就是柞木。柞木的纹理和曲柳的纹理就有所区别。
苏:张大师,您手里这块就是浪木?
张:这就是松花湖浪木。这个就不是根。浪木里面既有树的根,也有树干、树瘤,甚至包括枝杈。这件作品实际是树干的一段。这个整体看是不是像一个人物啊?
苏:像一个老人。
张:这个很有意思。你要是这样看还有点儿像鸟。所以这个有时要好好的去构思,去揣摩它。
苏:就是拿到这样一块浪木之后,首先第一步是去琢磨它。
张:对。反复的琢磨它,不能浪费了这块材料。不要着急去动手。有时一冲动动手后一看后悔了,也不能再粘上了。
张:这是一个半成品。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件作品要是往地上一放,谁也看不出来是个什么东西。这个小棍是我外加上的。有些作品是必须要这样做的。这样看就是一个老者,拄着棍。这个我就稍稍动了一下脸孔,好像他在观看天上的飞鸟。
苏:您放的这个棍儿也是浪木?
张:也是浪木的枝杈。
苏:这个算是半成品。
张:对,之后再用细砂纸稍稍的打打磨,用抹布抛抛光,就可以上蜡了。上蜡之后就是成品了,就可以研究命名了。
苏:这个是什么木材?
张:这也是红松木。
苏:这件也是一件红松的半成品吗?
张:这件作品的价值就高了。都是红松,但能产生这样效果的就很少了。这是松花湖浪木典型的素材,也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
苏:这个素材开始是什么状况?
张:出现基本就是这样。里面有点砂子、脏东西什么的,我们清洗清洗。有稍稍不尽人意的地方,像个别地方有长的枝杈,影响主题的地方,我们把它去掉了。没什么太大的变动。这件作品我就不准备上蜡了,就要它这种原始的感觉。因为上蜡之后颜色会变深。这件作品我给它命名叫“风”。浪是怎么来的,是通过风。这是浪的骨头,是真正的骨,也可以叫做“浪魂”或“松花魂”。我就给它命题为“风”。
苏:谢谢您,张大师。
张:你们辛苦了。

责任编辑:iwcs24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