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风雨桥

13,763

  分布于广西、贵州的侗寨大多依山而建,跨水而居,勤劳的侗族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耕田撒种,繁衍生息,创造了本民族独有的桥楼建筑文化。有寨必有鼓楼,有水必有风雨桥,侗族人们在村寨修建了许多具有侗族特色的风雨桥。风雨桥是一种集桥、亭、阁、廊为一体的别具风格的桥梁建筑,因能避风雨而得名,又因其亭阁雕梁画栋,也被称为“花桥”。在侗族人民的心中,风雨桥除了可以休憩聊天、遮风挡雨,还有拦截风水、保护侗寨等吉祥之意。

  广西柳州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这里遍布着大大小小的丘陵,清澈的溪水旁和苍翠的小山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侗族村寨。浓郁的侗族风情吸引了海内外游客,郭沫若曾称赞三江县为“世界桥楼之乡,侗族风情殿堂”。如果没有去过三江,没有亲眼见过风雨桥,单单从“风雨桥”三个字是否就让你砰然心动、心驰神往了呢?

  三江县共有120多座风雨桥。位于古宜镇的程阳风雨桥,坐落在林溪河上,之前被洪水破坏,又重新修复建成,是世界四大名桥之一。程阳桥为木石结构,桥下有五个石材砌筑的桥墩支撑桥体重量,桥面铺设杉木板,桥长77m,宽3.8m,高11m,桥的两旁镶有栏杆,从远处望去像一段宽阔的长廊;桥上有五座飞檐高耸的亭阁,由中间至两端分别为八面坡攒尖顶、四面坡攒尖顶和歇山顶,上面雕刻精美图案。三江县盛产杉木,侗族人民利用当地的杉木来修建风雨桥,桥建成后,大家自觉维护,延长桥的寿命。

  横跨在浔江河畔上的是三江风雨桥,全桥长368m,宽16m,最高处为18m,被称为“世界第一廊桥”。三江风雨桥并非全木结构,桥基部分为月牙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桥上部分为侗族特色风雨桥木质结构。这座桥的木结构部分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杨似玉率领上百名工匠城建的。

  与柳州侗族风雨桥相比,贵州侗族风雨桥更具古朴自然之美,别有一番田园风光。位于贵州黎平县的高近村,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村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是一座侗族特色的风雨桥,名为“田间风雨桥”,这座风雨桥刚开始名为迎龙桥,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这座风雨桥以青石板为层面,桥上楼亭为木质结构,下面靠16根柱子支撑,造型古朴而美观。1998年中国邮政曾还以该桥为图案发行一枚名为“田间风雨桥”的纪念邮票。

  风雨桥是广西、贵州侗族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民间建筑,它是侗族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聪明的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在没有设计图纸,没有使用一根铁钉的情况下,只用木头的榫卯结构架起来的风雨桥可以历经百年风雨而不倒,堪称世界一绝,令人叹为观止。从高处望去,淳朴的民居、古老的水车、壮观的风雨桥掩映在群山绿水之间,构成了一幅独特迷人的风情画卷。


编辑/文字:iwcs24LK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