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先生

13,357

采访时间:2012年11月
采访地点:2012中国-东盟林木展示厅
采访嘉宾:冯文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采访记者:苏金玲 国际木文化学会 秘书长

嘉宾简介

  冯文土,1943年生于浙江东阳,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师从木雕宰相黄紫金,在对东阳木雕传统技法研究的同时,注重创新发展,独创出“半圆雕”、“自形木雕”、“树皮胞雕”、“根石雕”等多种适应时代风格的技法和形式。

  优秀作品有《西双版纳的春天》、《杨八姐游春》、《刘三姐》、《四大美女》、《树皮少女》等选送国际博览会和全国工艺美术展览。

  首次对东阳木雕作了十三种雕刻技法的理论总结,编著了《东阳木雕技艺》一书,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并撰写专业论文《论东阳木雕建筑装饰艺术》、《东阳木雕家具造型》、《妙趣横生的自形木雕》、《论东阳木雕的风格和技艺》等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

文字实录:

学艺拜师的经历


苏金玲:冯老师,您好!
冯文土:您好!

苏:您是土生土长的东阳人,从儿时的印象当中,您还记得东阳人生活中与木材和木雕有关的事情吗?
冯:我是土生土长的东阳人。东阳是国家命名的木雕之乡,去东阳农村里面到处可见木雕的东西以及师傅在做木雕的场景。我小时候总是喜欢去看木雕、家具、建筑构件等。木雕用处很大,到处都有,包括实用品,比如线板、家具等,都有雕刻。

苏:您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学习木雕的呢?
冯:我从小学读书的时候就爱好美术,包括艺术、木雕,14岁懂事的时候就爱好泥塑、木雕、画画,16岁考入东阳木雕技校。

苏:小时候您就喜欢美术,做一些泥塑,您主要做什么造型?
冯:做一些动物、人物造型,还会临摹连环画里面的画。

苏:16岁考入东阳木雕技校就想做木雕了。您在技校时有一位老师叫黄紫金,您能否讲讲当时拜他为师的情况?
冯:我们木雕行业没有独称的,解放前都是内部命名,做得最好的是皇帝,其次是宰相,第三就是状元,在同行里面分的。第一是皇帝,我师傅属于宰相,所以我拜宰相为师。

苏:那时候,技校这么多学生是自己主动去拜师,还是老师要看上哪个学生?
冯:一个是老师得看, 其次领导的安排,关键是培养有前途的,苗子好的,才收这个徒弟,一般的是不收的,有出息的从小就能看得出来。

苏:黄大师那时候多大年龄?
冯:我那时候十七八岁,老师五十多岁。

苏:您能给我们讲讲刚开始跟随老师学徒的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吗?
冯:我师傅是一个很直爽、很外向的人,他没文化,字写得特别好,他小学都没毕业。他总是给我讲一些道理,说一个人要勤快,木雕什么都要做,看到的要做,看不到的也要做,就是说看到的比如人物、花鸟、山水,看不到的如龙、凤,所以木雕做得面很广,学的东西也很多,还要多注意观察,古代的人看戏,戏迷会去看演戏人的服装、发型,各方面需要多走多看。他告诉我有一次为了画漂亮的鸟,这只鸟飞到哪里他跟到哪里去观看,那时候没有相机,只能追着去看,就是这样学。

苏:那时候老师在生活、思想方面对徒弟有没有一些指点?
冯:我们带徒弟是解放以后了。解放前,徒弟没有学习技术的好条件,解放后,思想也解放了,带徒弟都想把他培养好,老师对我们的生活和技术方面都很关心。我当时二十岁,要谈恋爱,老师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等学好几年再谈恋爱。

木雕作品解读

苏:您的名片上面有一幅您的作品,叫《喜满堂》,这个作品您是哪一年创作的?
冯:这幅作品是2002年创作的。树皮雕技法作为木雕的一种技法是我独创的,别人没有做过的,这个是在七十年代做得。这个品种要因材施艺,材料怎么长的,就要做什么东西,比较难找。作品做了几十个,真真效果好的也不多。

苏:刚才您提到您自创的树皮雕,是不是还有一个半圆雕,当时您是不是因为拿到这样的材料想到的这种技法。
冯:东阳木雕需要创新。因为传统的技法和形式别人已经看多了,所以我们要创新,让别人看了有新鲜感,从创新的角度就创造了几种技法,树皮雕、半圆雕、自形木雕三种技法都是根据自然的生长状态来雕刻的。

苏:《喜满堂》是您最初的一幅作品还是后来发展起来的?
冯:是后来发展起来的一幅作品。刚开始做比较小件的,有好几件是拿到北京评大师的作品,后来做成熟之后,雕刻了小孩子、小女等。

苏:作品也是您命名的?
冯:是的,命名很重要,使别人看了产生丰富的想象力。

苏:《喜满堂》作品是您当时看到树皮的样子就想到了是个婴儿在树木中诞生。
冯文土:那幅作品总长一米左右,上面是一个母亲的头像,下面是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加上另一侧隆起的树瘤形成一个双胞胎孕妇。

苏:那幅作品用什么木材?
冯:椴木。

苏:您用多长时间把这幅作品完成的?
冯:东北的椴木比较细腻,比较洁白,作品大概花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

苏:我们知道您其他的代表性作品如《西双版纳的春天》,还有《八十七神仙卷》,能否给我们讲讲您当时创作这两幅作品的想法以及作品的特点。
冯:那是两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幅是表现现代人物、风景、树种,热带雨林的树种与东阳木雕的技法是很接近的,传统的树叶和热带雨林的树叶在装饰上很像,所以我特别要做一个热带雨林的现代题材的作品,做一个西双版纳的泼水节。热带雨林的植物很丰富也很漂亮,所以这是一幅代表性的作品。还有《八十七神仙卷》是一幅仿人画、仿古画的作品,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木雕技艺传承

苏:有好多人想去您那里学习,您收徒弟的一个标准是什么?
冯:我今年又收了两个徒弟,现在共有十五个徒弟。我收徒弟有三个标准,第一,人品要好;第二,技术要好;第三,有望培养成为大师的。

苏:刚才您讲了收徒弟有三个标准,这些年轻的艺人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到您那里去是不是要给他们进行一个提高的过程?
冯:主要是他们做到一定程度技艺水平再提高不上去。原则上,木雕的技艺、绘画的基础方面,需要我们提高一步,需要我们指导,他们很想拜我们大师为师来提高,这一步跨上去像门槛一样,就提高一步,跨不上去总是这个水平就需要提高。现在许多人说您是不是要收关门徒弟,我说我还没有关门,我现在还能讲,还能做,还能动,我也是国家级的传承人,现在还不能关门。

苏:年轻人学到老,您也一样,一直要把您现在的技艺传授给年轻人。我们国际木文化学会倡导“木材真好”这样一个理念,使大众关注木材,理解、了解、认识木材,同时也要欣赏木材,您自己对木材有什么样的感情?
冯:我很高兴了解您们国际木文化学会,特别崇敬您们对木文化的研究。木材里面的文化内涵很深,包括红木及很多品种的木材,特别是我们雕刻的木材千奇百怪,几千年的木材也有的,而且很有灵气,通过我们的雕刻给它一定的生命力。像阴沉木沉在水里、泥土下面,几千年,把它捞出来加工成有生命的、有文化的作品,所以木材是一种有灵气的材料,我感觉您们学会是很好的。

苏:刚才听了您自己对木材的一种感情,您要一直传授下去您的技艺,就像一根蜡烛一直燃烧下去。谢谢您!

责任编辑:iwcs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