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傩面具雕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罗春明采访顺利结束

137

  3月17-18日,国际木文化学会秘书长苏金玲一行来到江西抚州市南丰县瑶蒲村,如约对南丰傩面具雕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罗春明师傅进行了采访。

  南丰傩舞,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每逢春节,初一“起傩”,十五后“圆傩”。期间,傩班艺人沿袭古礼,举行驱鬼逐疫仪式,祈祷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家宅平安。傩面具是傩文化的象征符号,在傩仪中是神的载体。当地民间有“摘下面具是人,带上面具是神”的说法。傩面具雕刻,也由此成为一门古老的民间雕刻艺术。

  身为南丰众多从事傩面雕刻的艺人之一,罗春明已经从事南丰傩面雕刻30多年,现为江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师、抚州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抚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西省劳动模范。同时,他还是中国民协会员、江西省民协会员,抚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

  在采访中,罗春明介绍了南丰傩的特点以及与其他省份或其他国家的区别。南丰傩面具现存100多种,两千多枚,材料多为杨木和樟木,其中樟木用的居多,素有“无樟不封神”之说。罗春明使用的大多是废弃的干枯树木,他说要尽可能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南丰傩面角色众多,造型奇异,千容百态。除了代表性的钟馗、财神、傩公、傩婆等,还有很多民间故事,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中的一些代表性人物。罗春明对每个角色背后的文化都能娓娓道来,他说每个傩面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指向,只有先学习、了解傩面角色本身,才能更好的创作、创新。

  傩面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料、打粗胚、细胚、磨光、上色等一套流程。作为表演艺人用的一种道具,对傩面质量要求很高,不光外表雕的像,有神韵,内部也要戴着舒服,做到内外兼修,表演艺人说好才是真的好。首先大刀阔斧把大比例的雕好,再从大刀改用小刀,进入细部刻画,准确地把眼睛、鼻子、面部形象进一步刻画,让其符合角色特征,再用更小的刀刻画细节;然后把面具打磨的光滑细腻,再根据不同人物上不同颜色。每个步骤环环相扣,不能出任何差错,所以需要艺人不光有技艺还要有工匠精神。

  罗春明说他们这代人都是在坚持初心,好好做手艺,修技和传承将是他一生都要研习的课题。他认为一个艺术家要有原创能力,并且要将文化产品化。所以他积极了解国内外市场对工艺品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并手把手毫无保留地将傩面具雕刻技艺传授给儿子和徒弟们。

  然而他依旧担心技艺难守。因为社会发展,诱惑很多,年轻人不太愿意学这门老手艺。但他还是希望,如果选择学习,就要耐心打基础,学习、理解傩文化,保有敬畏之心,更好地传承发扬这门古老技艺。耕耘以后总有收获!

责任编辑:iwcs24H